这并不是个例。近年来,伴随消费金融的发展,大量负债人陷入“债务旋涡”,而“债务规划师”这个名词也随之火了起来。但他们到底是真正的“救命稻草”,还是披着专业外衣的“收割机”?
债务规划师,顾名思义,是帮助负债人“规划”债务的人。表面上看,这是一个听起来颇具“高端感”的新职业。但它的行业规范、资质认证、法律定义目前在中国依旧模糊。多数所谓“债务规划师”并没有任何金融背景,而是以营销话术为主导,通过制造焦虑、夸大效果,吸引负债人交费。
他们常见的服务模式包括:
代为协商还款:自称拥有“与银行沟通的渠道”,能将债务本金打折。
延长还款期:承诺帮助客户分期重组债务,减少当期压力。
免息减本:鼓吹“只需偿还部分本金,其余都能减免”。
听起来是不是很诱人?但现实并非如此简单。
所谓协商还款,本质上是负债人与银行或金融机构协商调整还款方式的一种方式。它确实存在,但必须具备以下前提条件:
条件 | 是否必需 | 说明 |
---|---|---|
有真实还款困难 | 是 | 需要提交银行流水、病历、失业证明等 |
是本人操作 | 是 | 银行通常只接受债务人本人申请 |
没有欺诈行为 | 是 | 信用卡套现等违法行为将被拒绝 |
金融机构自主决定 | 是 | 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协商请求 |
这意味着,即便是债务人亲自申请,协商成功的几率也并非百分百,更别说由第三方中介代办。许多债务规划师夸下的“100%成功”“三天减本30%”等承诺,根本没有法律依据和可行性。
我们通过大量案例采访,总结出“债务规划师”常用的套路:
“如果你再不处理,银行会起诉你、冻结账户、坐牢!”
他们通过制造恐慌,让负债人陷入“马上处理”的心理状态。
“我们刚帮一位欠了50万的客户协商到只还20%。”
这类口播视频或者截图,往往是伪造的或拼凑来的,毫无真实性。
这是最核心的一环。他们通常会先收取几千元至上万元不等的“服务费”,承诺“后期有成果再收费”。但一旦交费,后续要么服务敷衍,要么人间蒸发。
当客户催问“协商进度”时,他们常用的回复包括:
“银行那边还在审批”
“您提供的资料不够完整”
“您账户最近有动账影响协商”
这种“话术模板”几乎成为行业标准操作。
以下是几个真实受害者的案例节选:
欠款金额:68,000元
咨询公司收费:8,800元
结果:协商失败,银行反而催收更猛
李女士说:“他们让我停还卡几个月,说这样才能协商。但结果却是银行起诉我,还说我恶意拖欠。”
欠款金额:120,000元
咨询公司收费:12,000元
结果:公司跑路
陈先生:“他们前期天天打电话,交完钱就消失了。官网打不开,微信不回,电话也关机。”
如果你负债压力巨大,确实可以尝试与银行协商。关键是:你必须亲自去做,而且必须符合合理条件。
具体步骤如下:
准备证明材料:如失业证明、收入下降证明、医院病历等。
拨打银行客服电话:主动说明情况,申请“个性化分期”或“延期还款”。
使用正规渠道:例如通过各大银行的APP或柜台办理。
保留所有通话及书面记录:以防后续争议。
这是合法且有效的方式。而所谓“第三方代办”不仅没有优势,反而更可能将你推向更大的风险。
警示信号 | 说明 |
---|---|
要求先交服务费 | 正规协商无须收费,银行不会向你收钱 |
不要求本人参与 | 银行必须核实债务人身份 |
承诺减免高达80%以上 | 协商不是减债竞拍,银行不可能轻易放弃债权 |
使用“国家政策”“央行批文”做幌子 | 几乎都是伪造 |
公司信息模糊不清 | 没有实体公司、官网虚假,极有可能是诈骗 |
负债不可怕,可怕的是恐慌与盲目求助。真正靠谱的做法,是冷静评估自己的财务状况,主动与金融机构沟通,制定还款计划,甚至寻求法律援助。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打着“债务规划”旗号的陌生人身上。
你可以尝试以下方式进行债务管理:
制定收入支出计划表:明确每月可支配金额。
优先还高利贷务:如网贷、小贷应优先偿还,避免利滚利。
协商分期或宽限期:如实说明经济困难。
考虑正规信用修复服务:如律师函信用协商、法院调解等。
“债务协商”本是一个帮助负债人渡过难关的工具,但一旦落入骗局之手,就成了压垮负债者最后一根稻草。
记住:真正的“协商”,是你与银行之间的对话,而不是你与骗子之间的交易。
如果你正在考虑求助于“债务规划师”,不妨先停一停,想一想:他们真的能帮你,还是只会把你从一个坑推入另一个坑?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看清现实,避免更多的金钱和时间损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