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情绑架法:
他们会用“兄弟、姐妹、发小”的感情拉近距离,甚至在借钱之前,铺垫一段时间的“情感投资”——请你吃饭、找你聊天、分享自己的“困难”,让你觉得拒绝他就是冷血无情。
苦情戏演技派:
这类人善于博取同情,会用“家里人生病”“投资失败”“丢了工作”等理由,让你觉得不借钱就是落井下石。他们甚至能落泪,让你动摇。
大话空头支票:
“下个月工资就还你!”、“我下笔投资赚了就给你双倍!”、“下周我一定还,兄弟你信我!”
这些话听起来真诚无比,但实际上呢?他们往往根本没能力还,甚至压根没打算还。
时间战术,拖字诀:
他们会用各种理由拖延:“最近手头紧”、“这两天有点忙”、“下个月一定给你”……一拖再拖,直到你不好意思再催,甚至忘记这回事。
直接消失,玩失踪:
这种是最极端的,直接拉黑、换手机号、甚至搬家。你根本找不到他,除非你愿意花钱走法律途径,但很多人碍于成本或者时间,最终只能不了了之。
1. 他们觉得“借的钱不算钱”
有些人天生有个奇怪的逻辑:银行的钱要还,但私人借的钱是“友情赞助”,不用归还。他们会安慰自己:“反正你又不缺这点钱”“你有钱,我没钱,还什么还?”
2. 他们赌你不会较真
欠钱不还的人往往都是精明的心理学大师,他们知道你碍于面子、时间、成本,最终可能选择放弃。 他们甚至会故意欠得不多不多,就卡在你能忍受的界限内,比如5000、10000这种数额——够你心疼,但不值得打官司。
3. 他们“吃定”了你的人情世故
你要是催得急,他们反过来怪你:“至于吗?不就是点钱?”、“你人品怎么这样?”、“咱俩的友情不值这点钱?”——让你成了“过分”的那一方,最终不得不妥协。
A先生借给朋友5万,对方长期拖延不还。幸好A先生有借条和转账记录,最后请律师起诉,法院判决对方必须归还本金和利息。最终对方不想留下案底,只能老老实实还钱。
B女士借给同事2万,对方一开始信誓旦旦,后来开始“拖字诀”。B女士碍于同事关系,迟迟不敢催款,结果几年后对方换工作、销号,彻底杳无音讯。
所以,下次有人找你借钱,你会怎么做?